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日出、日落前后,绚丽的霞光,把天空、山川、河流和建筑都被染成了极艳丽的红色或橙红色。美丽的景色吸引着人们驻足欣赏、摄影留念,却很少有人关注此美景形成的原因和它带来的暗示。
为什么日出、日落时,会经常出现红色或是橙红色的霞光景致呢?
原来是当阳光穿过大气层时,空气中的分子、水汽和悬浮微粒会对其产生散射,依据瑞利散射定律,阳光中蓝、紫色等波长较短的光更容易被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色光线则更多地透过大气到达地表。在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很小,太阳光要穿过更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贴近地表的大气,所以加剧了这一散射过程,使我们能看到这艳丽的红色或橙红色光芒。
因为霞光是悬浮颗粒和水汽散射造成的,所以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时,其色彩愈显著。一般而言,大气尘埃变幅是不大的、而水气变化却是很大的,所以霞光显著与否,一般反映了大气含有大量水汽,如果有云层,云块也就自然会染上橙红艳丽的颜色,无论日出或日落前后,出现绚丽的彩霞,都说明大气中含有大量水汽。
那为什么朝霞就预示着天气将转差,会有降水,而晚霞却预示着天空将要放晴呢?
因为我国春、夏季节,一般都是刮东南风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气候),太阳东升时出现绚丽的朝霞,说明东部地区有大量水汽即将随着东南风吹向本地,而日出后气温正好在不断上升、空气对流加快,容易形成降水天气;太阳西落时出现晚霞,则预示着西面天气已经转晴或云层已经裂开,阳光才能透过来形成晚霞,这证明东南风形成的降雨云系已经快消耗殆尽,所以即便本地仍有降水,也很快就会拨云见日,天气转晴了。
细心观察彩霞,她会告诉你:“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文章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看更多物理竞赛干货
复制 wulijingsai 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