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日高考倒计时已仅剩30天。随着志愿填报日期的临近,如何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高考志愿已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热点。本次讲座主讲嘉宾为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教授。卢晓东教授以其多年研究与工作经验,为到场考生及家长详解大学专业设置原理、专业与事业职业的关系,及选报大学专业的原则和规划方向。
当日,能够容纳400余人的国际报告厅一票难求。有家长表示,自己的目的就是为了准备五月份高考志愿填报,且孩子的高考目标就是北京大学,所以特意赶来参加北大卢教授的讲座。
此外,现场也有许多非应届高中生及家长到场。一位高二学生的家长说:“别看孩子明年才高考,但是我感觉时间过得挺快的,想在近期对大学专业、高考填报志愿等方面进行了解,以后能给孩子帮上忙。”
孩子的兴趣是选择专业的首要条件
在讲座开始后,卢教授首先就“什么是专业”、“专业的分类”等问题向全体在场人员作出简单的说明。他表示,现在很多家长和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会选择热门专业填报,但这样未必是明智的选择。在为孩子选择专业时,首先要问问孩子到底喜不喜欢这个专业,是不是对这个专业感兴趣?这是最首要的条件,因为孩子感兴趣,将来才会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其次,就是孩子在这个领域中的天赋。
卢教授给大家举出了一个例子:在美国有一位爸爸,他结识了很多在不同职业的朋友。在他的孩子将要进入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他让孩子每天与一个不同职业的朋友一起工作,“体验”一下不同的职业,然后问孩子“喜欢哪个职业?”“在哪些职业工作中比较顺手?”等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做出最后的选择。
选择专业要有远见
此外,卢教授特别提到,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不能单单只看这个专业目前的形势,还要注意考察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卢教授举出例子说,电报业不管是在以前的战争中、工作中还是日常通讯中,都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但是这个通讯业的“巨无霸”却在上世纪90年代突然消失。此外,寻呼机的兴起、发展、登顶直到最后消亡,也不过短短十几年功夫。
据此,卢教授为各位阐述了“职业的生成与消亡”问题,并表示,导致职业变化最快的原因,还是因为科技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破,一些新兴职业会迅速诞生,也会让一些职业走向消亡。在选择专业时必须考虑此类情况,以便在孩子大学毕业时能够有所准备,无需面对就业竞争压力和同类人才过剩的窘境。
卢晓东教授介绍说,选择专业的远见,除体现在未来就业层面外,还要体现在未来的研究生专业规划上。本科专业的选择,有时也要视考生本人的研究生规划而定。比如培养目标更偏向执业律师的法律硕士专业,就只面向本科非法律专业学生进行招生。
选择专业要考察大学及其相关政策
基于自己多年一线专业设置及政策研究工作的经验,卢晓东教授对在场听众介绍说,选择专业和学校,除了考虑自身的需求外,也要考虑大学相关专业是否具有较高水准,其政策设置是否完善。比如转系和转专业制度、双学位和辅修专业制度是否全面和完善,就是能否给考生以第二次选择机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卢晓东教授还结合本人元培学院副院长的身份背景,介绍了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及其他高校类似的专业改革。“第一年不分专业,宽口径培养,在了解本人兴趣和天赋后再选择专业”的模式,让在场家长们很感兴趣。
选专业要复合考虑
在活动最后,卢教授距离说,有位姑娘曾经问他,她想学新闻学,但是如果想学好这门学科的话,应该如何努力?
卢教授建议说,到了大学,如果有能力的话,希望她能选择辅修专业,扩大知识面。例如央视焦点访谈主持人董倩,就是北大历史系出身,学新闻的人具备历史学知识背景,会让自己在将来做记者提问时更有“深度”。而在国外绝大多数高校,新闻学员都是研究生学院,不招收本科生,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新闻工作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背景。类似的例子还有法学、哲学等学科。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看更多物理竞赛干货
复制 wulijingsai 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