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高考备考还是学科竞赛的培训,他们的对象均是在校高中生,但高考是针对所有高中生的大众化行为,而学科竞赛知识针对优秀生的一个小众化行为,接收学校竞赛的学生在全体高中生中的占比应不会超过5%,即便是重点中学,一般也不应超过10%。
何调资优生呢?就是那些在记忆,复现,理解,运算,悟性、思维,推理等方面能力突出的学生。他们并不是我们一般情况下认为的“考试成绩好的学生”,而是那种我们一经接触,便觉得在对问题的理解、记忆以及反应的敏捷程度诸多方面都自愧不如的学生,通俗地讲,就是那些非常聪明的学生。
在中学教学领域,高考已经是很成熟的考试了。所谓高考改革,大体上只是触动一下皮毛,是不会动摇以综合成绩的分数来选拔学生的根基的。而且,各中学都有了自己的一整套应对高考的备考策略与应试系统。然而,反观学科竞赛,且不说一般高中的学生、教师、领导对此不甚了了,就是参与学科竞赛活动较主动的重点中学的学生、教师、领导大多也是一知半解,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认为学科竞赛培训只是常规教学的一个补充,只是针对优秀学生的课外培优而已。
虽然从理论上讲,高中生进入高校的途径有很多种,但对于文化类考生而言,摆在他们面前的应该是高考、强基计划与竞赛三条大道。对于大家都熟悉的高考这条通道,在此无须赘言。而在我看来,自主招生也只是原来竞赛生保送的一个升级版,它是需要以竞赛学习为背景的,换句话说,对于具有强基计划资格的理科类院校,强基计划只是学科竞赛的一个缩水版而已,有竞赛背景的学生通过强基计划测试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其他考生。正所谓,强基计划接盘了原来赛区全国一等奖的保送生。
其实,上述三个通道的学生的去向是不尽相同的。理论上讲,通过高考裸分上各类学校的可能性都存在,自主招生的指向是双一流院校,而专业的竞赛生则剑指北大、清华。当然,我们也应该清楚,竞赛中的签约也是自主招生的范畴。所以,我们既然以谈竞赛为主,就主要围绕这一通道展开。在此,我们重点说一下学生从高考到竞赛在相关方面需要克服的一些问题,并比较一下高考与竞赛之间多方面的差异。
更多资讯可在质心物理竞赛网查看。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看更多物理竞赛干货
复制 wulijingsai 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