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普通高考生,清华北大更钟爱竞赛党?学竞赛到底有何魅力?

0

对于普通的高中生而言,将来能进人名校就读,自然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但他们中有一部分人的智力特征明显是偏逻辑思维的,其形象思维可能相对弱一些,在平常学习与考试中的表现便是数学、物理的成绩超强,而语文,外语的成绩相对偏低。在生活中的表现则是,看到一朵艳丽的鲜花时,他们最初想到的也许不是用华丽的辞藻去赞美它,而是直白地说:这不就是一个碳水化合物的结合体吗?他们用于学习理科类内容的时间相比用于文科类的时间还少一些,在文理方面投入的时间与效果的性价比差异很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一个学生聪明与否的判断标准是模糊的,往往是看学生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否更强一些。在目前的高考选拔模式下,“学考”与“选考”中的内容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上设置了很低的天花板,可能根本显现不出这类学生的优势,也就无法让他们脱颖而出。

但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理工科类著名高校是需要以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为培养对象的,是不愿意将在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上没有区分度的考试作为招录的标准的,而目前的高考科目设置和命题要求明显地抑制了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因此,它们在没有更多的招录途径的前提下,选择了以学科竞赛为切人点,以此来招录以逻辑思维见长的学生,从而让以逻辑思维见长的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毕竟,竞赛相对于高考更有区分度,在未来的发展中,竞赛生更具潜力。目前,北大、清华以裸分招录的学生不到录取人数的 20%,可见它们已经悄悄地抛开了高考。再看看其他具有自主招生权力的双一流理工院校,它们在筛选学生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学科竞赛获得相应的奖项作为报名的第一门槛。

这一现象,相关部门是不会公开对外言明的,只是在大数据的揭示下,想遮掩也是不可能的。

说到大数据,我再说一个数据,全国有自主招生权力的高校不到100所,这些高校每年招生人数的5%大约为10000人,不用我多说,你懂的。我常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描述这一群体:这类只能考650 分的学生,就算不吃不喝不睡地务力学习,最终也可能只考个 651 分,虽然有进步,但改变不了实质。

很多人(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固执地认为,高考是学生通往北大、清华最佳、最安全的通道,但他们忽视了北大,清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关闭了高考通道(但它们是不会承认的),北大,清华悄悄打开的是学科竞赛这一通道。前面所说的北大,清华录取新生中高考生的占比与双一流院校对竞赛获奖生的认同,即清楚地显示了这种变化。这种变化也让很多的家长看到了竞赛的魅力。在这一背景下,如果重点中学再不作教学上的调整与变化,实际上就是将它们的优秀学生通往北大,清华的道路堵住,也就是没有给学生最好的教育平台。

学竞赛有好处,自然也有风险。我们不能放大这种风险,同时也要注意对风险的管控。

自然,我们认为首要的风险便是竞赛培训可能影响高考,认为在竞赛培训时间上的投人会影响在高考学习时间上的投入,从而拖垮了高考成绩。但问题是,我们往往只看到时间投入上的这种显性的影响,而无法注意到通赛班的班主任期间,我一直都是坚持让学生高考学习与竞赛培训两条腿同 过竞赛培训在提升学习方法与学习境界上对高考学习的促进。

实际上,很多人回避竞赛,直奔高考,其内心已经是孤注一掷的心态了,这种风险较之竞赛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毫无退路科研。至于竞赛对高考的影响(正反面),质心姐姐在前面已经提到了,而且我们真的没必要放大竞赛的风险。更多资讯可在质心物理竞赛网查看。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看更多物理竞赛干货
复制   wulijingsai   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