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近几年来的CMO低年级占比越发提升,无论是从省队人数来说,还是最终的金牌国集占比,都越来越不能让我们忽视高一(及早九)这个群体。
通过对比,我们还发现,竞赛低龄化在强省尤为突出,以北京市为例。
2018年,高一、高二和高三省队数量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到了2019和2020年,逐渐发展成为“三足鼎立”的趋势,高三年级占据大头的时代已经过去。
除此之外,通过对比北京市去年和今年的省队名单,我们发现有8位同学今年是第二次进入省队,其中有3位同学为19年集训队成员,2位同学为今年集训队成员,而且8位同学在两年的比赛中,几乎都获得了银牌以上的成绩。具体信息如下(此处隐去了真实名字):
为什么强省选手能够在高一高二就进入省队,甚至拿到金牌入选国集呢?我想大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从选拔机制上来说,强省选拔竞赛生起步非常早,会在小学初中就已经开始锁定好苗子,而且选拔方式也非常多样,不局限于一两次考试成绩,会综合课内成绩、竞赛成绩和学习习惯等因素考量。通过选拔的同学们可以尽早进入到竞赛氛围较浓的群体中,环境对于年纪较小孩子的促进是比较明显的。
- 从班级建制上来说,强省强校会为学生组建单独的竞赛班,从各方面来说都更利于学生的竞赛学习。比如,人大附中目前实施的2+4学制,为竞赛生学习做好了充足准备,他们在初中就有能力学习达到高联二试的高分水平。
- 从训练体系上来说,强省强校在多年的实践中早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一方面能够平衡高考压力,另一方面还能在保证思维量训练的同时集中起来刷题,保证刷题量,而刷题训练思维对数学竞赛来说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 从外部条件来说,强省的同学,家长教练也会相应的给予更多的资源支持,比如外出集训、资深教练授课等。 而对于非强省来说,他们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培养的较晚,在高一高二进入省队的几率则比较小,在决赛入选国集的几率则更小。
但这不意味着“低龄化”的现象对非强省的同学没有影响。相反地,非强省地区的选手需要针对当前情况做出调整,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竞争力。毕竟对他们而言,放眼未来,无论在业界还是学术界,要应对的绝不仅是一省一市内的竞争。
换句话说,强省省队的同学主要面临的是省内的激烈竞争,进入省队后,凭他们的实力一般都能保银争金,而非强省省的同学在决赛中相对而言就会比较吃力了,这也是为何现在的强基计划破格优惠只给金银牌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非强省的同学们,如果有学习竞赛的想法,一定要尽早地打好基础,将自己的标准对准强省同学,才有机会在决赛中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更多竞赛资讯可在质心物理竞赛网查看。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看更多物理竞赛干货
复制 wulijingsai 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