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竞赛,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家长来说,都是一件具有挑战的事情。
高考本身已经花费了学生很多时间了,但同学们还要挤时间学习竞赛,这让学校老师还有家长怎能不担心?万一课内成绩下去了怎么办?万一课内竞赛都没学好怎么办?……
太多太多的问题都压向想要学竞赛的孩子们身上,家长的态度也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情绪,不好的情绪也将引发更多的矛盾。
今天,我们邀请了今年获得物理竞赛金牌并且也是江苏第一的刘方轩同学的妈妈来为大家分享成功的教育经验。如果您的孩子现在正在纠结学不学竞赛,或者要不要继续学,那您一定会需要它!
谢谢质心姐姐之邀。质心姐姐还让写尽量详细点儿……因此就有了此篇赘文。
既算为孩子记录下一些物理竞赛历程相关的文字,亦算是认真对待并没有偷懒了。如果说它或许能起到什么作用,但望给后来的,特别是竞赛薄弱环境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些微的参考,倘若还能为有志于竞赛的学弟学妹们额外增添点儿信心,那更是极好的。
说来惭愧。作为县中的一名普通高中生的家长,其实之前我对中学生学科竞赛关注甚少。囿于眼界和规划的不足,孩子进入高中以前,我们甚至还说不全哪五大学科竞赛,也没有主动关心过常识性赛事流程,更没有考虑过除高考之外,还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等方式进入高校这些渠道。
16年秋季,孩子按部就班参加完中考,有幸进入县城重点高中重点班,更为幸运的是,孩子遇上了他生命中两位优秀的引路人––物理教练陈洪松老师和潘德有老师,也借此机会表达我们心中的深深感激和敬意!
由于孩子理科思维相对比较突出,且对课内知识吸收较快,似乎常有“吃不饱”的感觉,于是教练建议他可以尝试深入学习物理竞赛知识。起初,我们也有所顾虑,高中学业本已繁重,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竞赛究竟会不会影响课内的学习。
好在高一时,每周只有一个半小时用于物竞辅导,时间占用不是很多,加之孩子表示对竞赛很感兴趣,那就权当作为拓展思维、开阔思路的一种方式来进行着。
在教练的精心教学辅导下,孩子用较短的时间学完高中物理知识,并辅助学习了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如微积分等),即开始接触竞赛内容,此时还主要仅限于《程书》和《高妙》,就这样,循序渐进、认真学习了整一年。
或许真的是幸运的成分比较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误打误撞地竟然于复赛之后进了省队。可毕竟基本功没有到位、火候不够,在接下来的34届决赛中以2分之差错过银牌,仅得到一块铜牌。
开心、兴奋而又遗憾之余,孩子快速冷静下来,意识到幸运女神的眷顾总归是偶然的,更重要的是接着练好内功、稳扎稳打、提升实力,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和提高。
其实我们深知,毕竟身处县城,受条件限制,竞赛资源除了校内组织训练外,其余几乎为零(尤其是实验操作部分),这与一些强省强校竞赛体系化的模式、热烈的氛围、丰富的资源有着天壤之别。在这样巨大的“先天”差距下,要想竞赛出成绩,岂是易事?
而且,高二这一年,是高中阶段中极为关键的一年,且江苏还有重要的小高考需要认真准备(准备小高考耗时约2个月,期间,几乎无暇顾及竞赛),重重困难纠结地摆在面前,却又不得不去面对。
然而,孩子学习物理竞赛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弱,他迫切求知的心情在持续地燃烧,并不甘就此停下前行的脚步。后来,通过反复冷静地斟酌,又通过与学校分管领导、教练、任课老师充分地沟通和征求意见,我们决定还是要坚持走下去。
下一步就是多渠道收集各种竞赛信息(比如关注了“物理竞赛贴吧”、加入一些竞赛群向有经验的家长学习请教等),主动外出寻找最优资的培训机构,进行竞赛知识体系化培训。
然而,这一年的经历谈何容易!毫不夸张地,为了心仪的竞赛培训课程,也为了返校追赶课内课程,真可谓是争分夺秒,充实着拼搏、更充满了挑战,竞赛简直就是与自己的博弈!
为了赶时间,孩子好几次独自深夜返家,心疼得我们真是无处诉说。可看他总是一副欣欣然乐在其中的样子,我们又怎么能忍心出言阻止他去吃这份“苦”。
这一年,针对孩子的需要,大概间隔着进行了7次外出培训,内容涉及复、决赛理论和复赛实验及决赛设计型实验。
期间,孩子接触了许多仰慕已久的教授和神一般存在的老师( 有位学长送了他一帧蔡神的酷照,从此就时时就陪伴、激励在案头,哈哈*^_^* ),聆听老师们课堂上的精彩讲解,与各地竞赛大牛同学相互结识,接受各种碾压的同时也进行着各种探讨……
这一切的融入不仅让他迅速地开阔了眼界,学习到很多解题思路和方法,也使他慢慢懂得了知己知彼,并寻找到了差距所在,从而一次次地明确了目标、坚定了信心,每次培训回家,都感觉他不仅带回来学习上的收获成就感,更似乎还有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满足感。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还学会了有的放矢地制定刷题计划,一旦认准的事情,就坚持按自己的节奏去做,全力以赴,执行力极强。
可毕竟由于竞赛起步太晚,有限的训练时间难以挤凑,《精编》、《难集》、《题选》、《试题选》、《国培》、《蔡题》、真题等不能样样都刷全,只能有选择地进行精刷或粗阅。但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刷题一定要保证质量,每道题都进行深度消化,尽量开拓分析思路,留下深刻印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是刷题越多效果越好,但做过的题尽量把它嚼成‘渣渣’ ,摸准其实质、吃透其精华”。
事实上,他的习题本上,直到35届决赛前夕,一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1200余题,相信功到自然成。
关于停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没有建议孩子去冒长期停课的风险,是因为不希望课内成绩受到太多影响。
除了外出培训外,只是在复、决赛重大考试前适当增加了一些停课时间,语文和英语这两门偏文科目需要长期累积基础,因此基本没有停课。
对于他来说,我们觉得,这样间隔式训练也有助于他保持课内学业的快速恢复和稳定,每次培训结束返校后,他都会花一定的时间追补落下的理科课程,学校也专门为了支持他学习竞赛开辟了“绿色通道”,请任课老师帮助孩子补授,使得他的课内成绩也始终保持在年级较前的位置。
这里也非常感谢学校提供了学科竞赛的平台,感谢校领导、教练、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孩子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让孩子能够在竞赛、课内两者相对兼顾的学习方式下稳定了后期临考心态,更提升了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不论是对于竞赛还是课内的考试,平衡了功课、保护了兴趣的同时,两者也都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没有使他因停课太多而背上过重的思想包袱,保证了良好的应考心理素质。
为了进一步检验学习效果并提升竞争力,孩子两次报名清华金秋营、物理营并顺利通过初审和考试的检验,分别取得省队降一本和省一降一本的签约认定。
在之前刚刚结束不久的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取得了国家一等奖的成绩且收获了金牌。虽然总排名位次并不高,没有实现心中的冲击集训队的目标,但是也没有觉得留下太多遗憾。
“尽力了,就是胜利。”这枚来之不易的金牌也是对孩子努力拼搏的奖赏和最珍贵的肯定。
通过竞赛,孩子也十分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与很多强手同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竞技差距,“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相信这也更将促使他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保持一颗谦逊而热爱的心,不论在哪个方面,都将藉以这种顽强的精神和信念,鞭策自己做一个谦虚勇毅、奋发笃行之人。
写到这里,夜深人静,那个“退役”的孩子房间早已静悄悄。瞥了一眼手边相架里的少年半稚气半成熟的笑靥,不由得老套地感怀起来,我想,一个人奔赴目标固然重要,而比达到目的地更令人享受的一定是那一个拼搏到痛快淋漓的过程吧!
从刘方轩妈妈的字里行间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妈妈对于孩子最无私的支持。他们的母子关系如此融洽,实在令人艳羡。不管孩子遇到什么困难,妈妈都在帮助孩子,相信这也正是妈妈对刘方轩同学最大的帮助。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看更多物理竞赛干货
复制 wulijingsai 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