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年五大强省包揽近7成金牌,什么是他们强悍战力的根源?物竞党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0

第34届物理竞赛决赛已经结束,本届决赛突显哪些特点?有哪些方面需要高二、高一乃至初三的同学注意的呢?又有哪些比较值得我们一同来聊一聊的内容?

纵观近6年的数据,虽然每年举办决赛的省份都不一样(近六年分别为吉林、辽宁、浙江、湖南、湖北、重庆),试题的侧重点也有一定的区别,但湖南、湖北、浙江、北京和河北这五省常年霸占金牌榜前五名,这五省也就是我们口中常常聊到的五大强省。
物理竞赛强省
根据表格来看,近三年来,五大强省依旧强势:湖北已经连续三年金牌超过10枚,近5年只有14年略低,也有8枚之多;湖南仅最近三年就获得61枚金牌,占据金牌总数的1/5;浙江在今年省队比去年减少7人的情况下仍然强势的拿到了14枚金牌;河北也是如此,省队由去年的20人调整为今年的18人,但金牌数却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枚,达到11枚;北京也有7枚金牌入账。
近六年各省获得金牌人数堆积图
此图为近六年各省获得金牌人数堆积图,从此图可以看出前10个省份(十大强省)基本分为两个集团,老牌的五大强省为第一集团,辽宁、吉林、广东、上海和四川为第二集团,两个集团间有明显的断档。

近6年来,物理竞赛总计产生了463枚金牌,其中五大强省包揽了303枚,占金牌总数的65%。从12年到16年,五大强省获金牌的比例基本都是上升趋势,2012年50%+,13年70%+,14年70%左右。2015年金牌数改为100枚之后,这两年也基本都维持在70%左右的水平。

相比2016年,今年五省成绩虽然发生小幅波动,但仍然牢牢占据6成以上的名额。此外,随着各省不断积累经验、日常的训练量以及训练效果的持续增加,不少省份的优秀同学也成功的抓住了这次机会:今年的金牌榜除了老牌的五大强省以及辽宁、广东等常客以外,四川、山东、江西、重庆四省(市)也重归金牌榜。另外今年广东省的突破也非常大,虽然金牌数与去年一致,但这4名同学都进了集训队,还是非常厉害的。

试题延续了得计算者得天下的趋势

从近几年的命题趋势来说,总体上是思维难度在持续下降,但偶尔一两年会有不同,而计算难度是在持续上升的。

去年的决赛题背景有所创新,但是核心方程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最经典的竞赛常规思路;而在计算方面,计算量进一步加大。今年的题目同样没有在模型上为难大家,从内容上看,简谐振动,天体运动变轨道问题,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表面张力的毛细管模型,相对论的引力红移等都有涉及,但基本上是经典试题和经典模型的改编;

从计算方面来看,虽有同学表示计算量虽然没有第33届决赛那么大,然而也并不轻松,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成为了靠前选手的主要区分度。从功利的角度看,得计算者得天下已成为既定事实,并在不断巩固这一特性,看样子未来这种趋势还将持续。同时,重点高校自己的竞赛生选拔考试,相对而言对物理思维和模型的考察是逐年加强的,所以目标更高的同学应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如果更仔细对比可以发现,从大尺度上看,越是计算量大,思维量少,模型经典的年份,成绩就会越向五大强省集中。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每个省都会有天赋高,勤奋,对物理感兴趣的孩子,因此重思维考察时不同省都有可能有孩子出线。而强省的训练更系统,学生成绩更稳定,速度和正确率的优势就会在重计算的年份体现出来。

为什么五大强省一如既往的强悍?

这个问题主要得从选拔机制、班级建制、养成体系、家长配合等几个方面来看,具体如下:

1、选拔机制

如何从大量的初中生中选拔出合适的竞赛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从选拔时间上来说,强省教练选拔学生起步非常早,在小学杯赛初中杯赛的阶段就已经开始锁定好苗子,比如今年数学集训队就有一个初二的孩子,早早就被锁定,重点培养。

从选拔标准上来说,教练们选择的孩子不一定是智商超群的,也不一定是已有成绩非常好的,更受教练们青睐的是学习速度快,学习习惯好的,比如有没有良好的整理习惯、复习习惯以及和他人讨论的习惯等等。

从选拔方式上来说,方式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会按照中考成绩选,竞赛好孩子的中考不会差,中考成绩好的竞赛不一定强,之后再在一步一步的培训中筛选出真正适合学竞赛的孩子;有的会参考各类比赛来筛选竞赛苗子,比如华杯赛、初中数学竞赛这类有官方组织的比赛,比如学校自己办的比赛,或者社会上试题质量好,区分度高的比赛(比如我们正在筹备的初中生物理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来提前锁定适合学竞赛的孩子。

锁定之后再进一步筛选的策略有很多,比如有通过短时间的课程之后考试看成绩的,比如有在考试试卷中教授一个知识,考察现学现用能力的。后者在自主招生阶段也比较常见,是清华北大等大学筛选人才的方式之一。

2、班级建制

在强省强校单独的竞赛班建制基本是标配。竞赛生高考的学习进度需要和非竞赛生不一样,要尽快学完高考内容,月考、周练和作业等也需要适当给竞赛让路,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学竞赛。

如果没有一个单独的竞赛班建制,只在竞赛课时集中在一起,平时学竞赛和不学竞赛的同学混编,那么会导致几个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有更多时间学竞赛,而有的需要面临大量作业、月考等压力,那么这类竞赛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再比如混在普通班里学生更加看重的还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因此对于竞赛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也就不会分配更多地时间。

因此一个单独的竞赛班建制是必须的,此外还需要第一时间给选到竞赛班的学生和家长做思想工作,让学生能够放手学竞赛。

3、教练员制度。

一般来说教练员的职责会分为四个层级:①选到好苗子;②良好的规划,比如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应该刷什么书;③培养学生相互讨论的习惯,关注、调整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状态;④给学生答疑,讲课。为了让教练能够有精力去干这些事,就不能分配太多的平行班课程、班主任工作等。

关于教练是否必须自己搞过竞赛才能带竞赛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教练员的职责实际上是应该更加细分的,像选拔学生、培养讨论的习惯和关注学生心理是不需要竞赛背景的,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当老师所锻炼出来的素养,以及去其它学校访问学习经验来完成这项任务。而讲课这方面可以教练自己讲,也可以借助社会上的其它力量,比如质心就模仿MOOC,推广公益的竞赛知识点讲解和竞赛题目,同时也利用冬夏令营和直播为全国不同地域的同学、教练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

此外,还需要建立单独的教练员待遇体系,因为教练员的工作已和普通老师的工作完全不同,所以不能单纯的用学生优秀率、重本率来衡量教练员的工作成果。

4、训练体系

五大强省经过长期经营不断迭代,竞赛经验非常丰富。强省强校在多年的实践中早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一方面能够平衡高考压力,另一方面还能在保证思维量训练的同时集中起来刷题,保证刷题量,而多刷题多见模型对于学习物理竞赛来说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经过这样长期系统训练的同学们在面对竞赛考试时,表现自然更加出色。

5、家长配合度

老牌的五大强省并非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虽然经济发达的地区学校操作方式会更灵活,也更能吸引优秀的教练,但为什么没有形成强省?家长的因素也不能忽视。

像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家长选择很多,可以出国,可以搞其他的比赛,或者其他出路,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孩子不能在一开始就下定决心,也很难坚持到最后。

而湖南湖北等强省家长已经非常清楚的知道不搞竞赛想裸分进清华北大基本没可能,因此竞赛也被认为是上清华北大的一条途径,所以家长很早就会开始关注竞赛,也会督促孩子学竞赛,比如以北京、湖北等省份为例,部分同学会在初三乃至初二就已开始准备竞赛,因此相比于其他同学要多出很长的学习时间。相比于经济发达地区,强省家长更会选择相信教练,听从教练的安排。

6、外部条件。

一些强省,例如湖南、浙江、北京等,大学和学会也会积极参与和推动学生的培养,为这些省的同学提供了更丰富的机会,比如大学老师每周给学生上课。首先课程本身对学生有益,能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竞赛生这个身份的认同感,让学生更有动力。

此外还有实验,强省强校实力雄厚,通常能自己进行实验培训,而对于其它学校来说,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因此一般还会借助大学的实验室来做实验培训。同时质心也有专门的实验室,能够提供全套的实验仪器,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原理,实验的操作技巧。

不同省份不同学校的同学
应该如何规划物竞之路?

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准备物竞的时间只有1-2年,因此需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发现一般同学会分为这么几类:

1.强省同学:

如果已经身在省内强校,可以说你已经占尽先机了……在强校内无论是培训体系还是学习氛围都已非常完善,相比其他同学可以说已经拥有了极大的优势,剩下的就看你自己如何运用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来帮助自己尽快成长了。

这一类同学通常所面临的挑战更多是来自于校内以及省内其他强校,平日里在计算和建模上的训练已经非常系统,应对绝大部分题目基本无压力。但高手之间过招,在知识广度、深度都没有太大区分的情况下,更多的就是看做题速度和正确率了。因此想要在提升一个高度,这类同学更需要的是对知识的专题总结与提高,需要在和其他高手的比拼中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所以强校高一年级非常厉害的同学建议和高二年级一起参加质心冬令营冲决赛班,与其他高手同场竞技;其他高一年级同学建议参加冲复赛班,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如果未在强校,那么由于身在强省,本身强校同学在省内就非常具有竞争力,因此这类同学最终进队的获奖难度就会更大一点;所以一方面平时在校期间,要紧跟校内所讲的进度和节奏之外,还需加快自己的学习进度,争取在高一一年完成第一轮竞赛学习,高二完成第二轮学习;另一方面需要见更多的模型,充分锻炼建模能力,计算上做更多的训练,提升计算准确度。

对于这部分同学,高一同学寒假适合参加质心冬令营冲复赛班,高二适合冲决赛班。在营期间除了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巧之外,还应多与强校同学交流,比如一起讨论题目,向他人请教问题等等,学习他人优秀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多了解自己与顶尖高手间的差距,调整相应的学习计划。

2.非强省的同学:

总体来说,非强省的同学加快竞赛学习进度是必须的,毕竟学两轮和学一轮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比如相对论部分的知识,只学一遍根本学不明白;其次还应多对知识进行梳理,对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做大量练习。

高一同学需尽快掌握高中课内知识,尽快开始竞赛的学习,高二同学除了加快学习进度,尽快完成第二轮学习之外,还应当多与强省高手切磋,了解自身差距,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

详细来说,如果学校属于省内强校,那么至少在称霸本省这一阶段已经颇具优势,剩下的基本就是多刷题多见模型的问题了。

如果目标不仅仅是称霸本省,还想在决赛中崭露头角,获得金牌乃至集训队资格,实现本省新的突破,那实际上和强省强校同学还有较大差距,至少在刷题量和刷题强度上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强省同学普遍每天刷题2-3小时左右,周末刷题8小时左右。

关于这一部分同学,高一可以参加质心冬令营基础班,特别厉害的同学可以和高二年级的同学参加质心冬令营冲复赛班,在集训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高二年级特别厉害的同学可以参加冲决赛班,在和强省同学切磋的过程中,了解能力上的差距,制定相应的学习规划。

如果学校没有太多竞赛经验,那么你能够利用的资源会比较少,校内的培训体系,训练强度和强省强校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差距。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你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

比如想获得省奖冲击省队,一方面需要你有很强的自律能力,能够耐得住寂寞,自觉学习自觉刷题,另一方面可以跟着质心官网的免费知识点或者直播课学习竞赛知识,尽快建立完整的物竞知识体系。寒假期间,也需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比如参加质心冬令营基础班,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总结与复习。

目前已有2500+同学选择今年质心冬令营,选择与强省同学同场竞技。在这里不仅能学到新知识、新思路以及新技巧,还能通过成绩直观的了解到与强省之间的差距。

此外,在和强省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也能知道他们都刷了哪些书,做了哪些题,有什么个人的做题技巧,为之后学习方向、进度的调整做一个参考。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看更多物理竞赛干货
复制   wulijingsai   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