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邀请了入选APhO国家队的汪弘毅同学和大家分享他的物理竞赛心得,他也经历了物竞比赛的大起大落,差点以半分之差无缘省队,最后调整策略一路冲进APhO国家队,看看他的经验能给你的物竞学习带来哪些启发。
谈到我的物理竞赛,我最想说的是求知欲。我认为对物理浓厚的求知欲是我坚持高强度自学的精神支柱,高强度自学是我获得不错的成绩的最大原因。
如果我起初没有沉迷于物理,高中可能根本不会选择物理竞赛这条路。我经常对外宣称,我是高一开始系统地学习高中物理:这不能说这是在骗人,但实在是有些误导人。我初二时上了一个关于激光的选修课,觉得很有意思,就天真地想把它学懂。我那时一点都不知道怎么把它学懂,也就是说,完全不知道物理的学习流程。
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去学校图书馆找了一本赵凯华的《新概念物理学教程光学》。我看了两页,一脸茫然,一是因为几乎没有我想要的信息,二是因为书中有“积分”“电磁波”之类一大波陌生的词语。我问父母,他们也不是很懂;作为初中数学老师的妈妈只能建议我先学了高等代数和数学分析。但是因为急迫地想要学会的心情,我只花了三个星期就学完了线性代数和数学分析(几年之后我才意识到这是多厉害的事)。
从此之后,我一发不可收拾,上课的时候都在看数学和物理,甚至初三复习阶段,我也有时不听课地看书。不知不觉,我把数学和物理理论的优雅与简洁当成了一种艺术。到初三毕业时,数学方面我已经学完了线性代数、多项式代数、数学分析、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复分析、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离散拓扑等内容,物理方面学完了普物、四大力学、高等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看完了朗道十卷。
高中虽然课内和竞赛都比较紧张,我仍然坚持高强度的自习。高中时我自学完了规范场论,接触了一点凝聚态物理;我还补充了群论、伽罗瓦理论、同调、微分流形等数学知识。当然我兴趣比较广泛,并不是只学物理。我学习了很多门语言,闲暇时间还看看哲学名著。
要问我为什么学这些,为什么学得这么快,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的座右铭:“Scio me nihil scire.”(苏格拉底)这句话可以解释成: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因为这种求知态度,而被尊为“众师之师”。我读到这句话时,感觉有很强的共鸣。每次看到“此内容的详细理论见……”“参考文献……”这样的话语,我心中都是一阵躁动。我想补全这背后所有的知识,从而真正掌握它,所以我一本接一本地啃书。感觉我捧着的每一本书都只是通往秘密花园的钥匙,而不是花园的尽头。
我不断地向前进,因为我相信进一步的知识世界总是比我现在的世界更宽广美丽。正因为我被眼前的物理的美所感动,所以我坚信物理的本源是超乎我想象的深邃,物理的实用也是超乎我想象的枝繁叶茂。
谈完我的整个物理,我再来谈谈学习物理竞赛的历程吧。其实我在初中时专修数学竞赛,物理仅仅是作为兴趣学习;高一时我才被老师安利进物理竞赛。高一复赛我考了33分,我当即意识到备战物理竞赛和一味学知识是不一样的。我高一一年之内和大家刷一样的题,因为知识基础好加上学过四大力学,我的成绩比较突出。
我想特别提一下我高二的物理竞赛。那年的竞赛大起大落。我高二的复赛理论分比省队线高6分,对自己实验也比较有自信,那时已经觉得省队稳了。但是在复赛实验的考场上仅仅22分钟的小实验让我措手不及,光是调好仪器就要花一半的时间,再加上手忙脚乱,结果实验得了很低的分。
我总分比省队分数线低半分,最后还是找分加回一分才惊险地进入省队。我这一回受了不小的惊吓。为了不再重蹈覆辙,我从那时开始,把平时练习时发现的注意点和易错点记在手机上。复赛到决赛的那段时间里,我争取提高正确率,特别地多练习实验。不过决赛实验还是跪了,32届的光学实验因为做不完得了12.5分,而电学实验画错了重要的电路图导致只有4分,最后以决赛二等奖收尾。
考试之后,我和胡老师讨论,认识到那个时候的不足主要是考场心态不好、实验不熟练以及写字慢。高二剩下的时间,我便能针对我存在的问题进行特训了。到高三考试时我就能以稳定的心态面对大考了:虽然我还是有写字慢等一些固有问题,但是已经能临危不乱。特别是我的实验,不仅做实验速度提高了很多,而且还练成了很多“不可告人”的实用技巧。
我学习竞赛的历程中,老师和一起奋战的同学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胡继超老师讲课生动有趣;在备考阶段,胡老师请学长来给我们介绍经验,以及考前激励我们,让我们放松心态,这些事让我受益匪浅。我和我的战友们团结互助,毫不藏匿、情同手足。高二时由胡老师发起的同学间互相出题、轮流讲课的学习形式,让我觉得非常有趣,那是我久久难以忘怀的一段宝贵经历。我要特别感谢胡继超老师。我要特别感谢高昊阳、王竞先、王天冶、赵奕、唐昊等和我一起奋斗的同学。
作者简介:汪弘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在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进入集训队,最终冲进APhO国家队,保送北京大学。感谢汪弘毅同学提供这篇物竞经验,祝汪同学在之后的大学生活中一切顺利~
这是汪弘毅同学给大家带来物竞经验的第一部分,之后我们还会分享他给大家物竞学习的建议,敬请期待~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看更多物理竞赛干货
复制 wulijingsai 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