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6年,牛顿的继父去世,母亲让他中断中学的学业回家务农,但他醉心发明思考,于农事上丝毫不上心,这段“农夫”生涯也成为牛顿一生为数不多的失败经历。
公元1656年秋季的一天,14岁的牛顿接受母亲的“命令”,去喂鸡。看似一件很简单的事儿,母亲交待了两遍:开门进去,关上圈门,先丢两把玉米;等鸡吃得差不多了,再丢两把,免得鸡群争食打架。
牛顿提着一袋玉米来到房后面时,一下子被漂亮的鸡圈吸引住了。红色的围栏,蓝色的瓦片,还有供鸡群休息的橙色小棚。“这鸡圈装修虽然不错,但显然机械化不强。如果把鸡圈的门、窗改装改装,做成半自动化的就好了。”牛顿一边想,一边打开圈门。他一会琢磨改改这儿,一会儿试着装装那儿,忙得不亦乐乎。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后,牛顿猛然感觉不对。原来,由于自己忘记关圈门,圈里鸡都跑光了。等他气喘吁吁地赶到菜地时,傻眼了:鸡群正在欢快地啄食菜苗;有只肥母鸡还来个引吭高歌,对牛顿表示感谢呢!
此时,母亲也来到现场。惊慌失措的牛顿和母亲一起把鸡群赶回圈里。母亲本想责备几句,但看到儿子无辜的样子,心软得说不出话来。末了,她回到房间喃喃自语:“看来儿子真不是做农夫的料呀!”
母亲的话是有感而发。快一年了,儿子表现太差,肯定没法做一个成功的农夫,自己最初的打算要落空了。年初,老公巴拿巴•史密斯牧师去世,她带着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回到荷尔泽普的老家。摆在眼前最急迫的事儿,就是需要一个男人来经营家业和耕种农田。她委婉地写信给念书的牛顿:“亲爱的儿子,不是妈妈一定要你做农活,只是我有这种想法,毕竟你是我们家年龄最大的男人。”
牛顿本来对中学生活还挺满意的,但想到母亲的难处,真是一天也呆不下去。他收拾好行李,依依不舍地与房东大叔、大婶告别,到金格斯中学办完退学手续后,急匆匆地回到荷尔泽普。
牛顿虽然身为家里的顶梁柱,但他成天乐呵呵的,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他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是那样朝气蓬勃;漫步林间时,他洪亮的声音像一群放飞的麻雀在空中飞舞,爽朗的笑声就像燃放的鞭炮响彻云宵。
牛顿的行为开始让村里人刮目相看。他先在自家院子的水井上安装了一个打水的装置,既省力又省时;成功后又推广给邻居。
这些小发明并没带给母亲快乐,反而让他显得更加忧心忡忡。因为母亲隐隐发觉,儿子的天赋并不在农村,他注定是一个失败的庄稼汉。后续的事情完全证明了这种想法。
某日,母亲让牛顿去后山的草坪上放牛,走时叮嘱不要把牛放丢了;结果牛顿中午回来时,没见到牛。原来,牛顿把牛放在一边吃草,自己躺在草地上看物理书籍。等他看完书回过神来,牛儿早跑得不见踪影。
另一次,牛顿牵了一匹马给邻村的艾丝考夫舅舅。来到山脚下,牛顿突然心血来潮想起前几年做风车的事,便想如何改造风车,以用于养鸡或养牛。由于他思考得非常专心,连马儿脱掉缰绳跑掉了都没发觉。牛顿牵着空缰绳,一直翻到山顶才蓦然惊醒。还好,马儿自己跑回了马厩。
还有一次,牛顿骑马到镇上办事。来到一处陡山坡时,便跳下马,牵着马上坡。当他翻过山坡后,因为思考问题忘了上马,结果一直把马牵到小镇。本来一小时的行程,硬是花了半天。
经过两年“试用”考察,母亲终于明白:儿子真不适合做农民!于是,她找来哥哥艾丝考夫牧师,商议牛顿的前途问题。艾丝考夫比较比较看好这位外侄。他认为,牛顿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他身上具有学者的天赋,“建议让他回金格斯中学继续念书,毕业后进剑桥大学深造。如果经济上有困难,我全力支持!”
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更希望牛顿成为一个大学生,成为有身份的人。但考虑到此后母子分离时间会很长,便决定让牛顿在家再呆一段时间。只是,这段时间不让他接触农活儿,完完全全做自己的事儿。
公元1660年秋天,牛顿再次返回金格斯中学,开始为进剑桥大学而努力奋斗。而他那段当农夫的经历,也定格为生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看更多物理竞赛干货
复制 wulijingsai 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