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雨是怎么一回事?

0

生活中,人们经常能够在气象预报中听到“人工增雨”一词,却很少有人明白人工增雨的原理。所谓人工增雨,是指人为地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下雨或者正在下雨的云层进行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云中潜在的降雨资源,增加这个地区的降水量。

想要让不下雨的云降水,最重要的是人工增加足够数量的冰晶,在云中散布大量的冰晶后,由于冰晶表面上的饱和水汽压比水面要低,从而水滴中的水便会自动地蒸发并凝集到冰晶上去,如果冰晶不断地变大,増大到空气的浮力托不住它们的时候,便会降落到地面成为雨或者雪。其实我们可以把云彩看作是一座座移动水库,如果水库闸门开得小,那么落下来的水就少,这时用人为方法向云中散播催化剂,就可以将水库的闸门开大,流出来的水也就变大了。

具体人工增雨的方法,可以细分为地面和空中两种:地面作业主要是利用火箭、高射炮等工具从地面上发射填装有催化剂的火箭弹和炮弹;空中作业则是直接利用飞机向云层散播催化剂。
当然并不是在任何时候向天空中散播催化剂都可以形成降水,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天气条件才能成功,比如在晴天或者云层很薄的时候散播催化剂就会具备人增雨的条件。只有在天空中的云系发展到一定的厚度,而且云里边要有一定的低于0C°且不结冰的水,云中还要有上升的气流。在这样的条件下,地面发射的火箭弹将催化剂散播到云中的有效部位,才会使得催化剂均匀地散布在云中,最大限度地凝结水滴,就能够起到人工增雨的作用。
很多人觉得人工增雨所散播的催化剂中含有碘化银,这些漂浮在空气中的物质会污染环境,继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其实不然,火箭弹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到云层之后,碘化银便会在高空中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心,超过空气浮力上限之后便会降落到地面。另外碘化银只要受热后便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的碘化银粒子,这些粒子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大小,所以无论能否被云中的水汽吸收,散布于地空的碘化银单位面积的含量微乎其微,并不会造成什么污染,对人体也无任何危害。
北京市政府曾经对多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区域进行定期采样,结果显示,水体中的银离子含量非常小,远低于中国的饮用水安全标准。全国各地更多的监测数据也证明各种各样的人工增雨作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没有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现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为气象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手段之一,在缓解水资源短缺、农业抗旱减灾、改善生态环境以及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章来源于科普中国
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看更多物理竞赛干货
复制   wulijingsai   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