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星:90%的物竞金牌都是这样刷题的……

0

近期有不少家长咨询刷题的问题,不知刷题到底重不重要,孩子应该如何刷题?除了刷题还应该注意什么?

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金牌们,大部分物竞金牌得主都会告诉您,想学好物竞,取得好成绩,除了天赋和努力之外还包括两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一是高效刷题,二是考试。

一、刷题不是万能的,但不刷题是万万不能的

在学竞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和刷题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狂刷题不看书、狂刷题不想问题,都不能帮助孩子学的更好。

平常我们会遇到很多孩子,认为只学知识点,每天看各种各样有趣的科普视频就够了,不需要刷题,然而这样是实现不了突破的。毕竟对于物理竞赛来说,刷题不是万能的,但不刷题是万万不能的。杨振宁也说过:物理当中的习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决定着你懂或者不懂这条鸿沟。

二、兴趣只是起点,刷题是支点,讨论是爆发点

兴趣非常重要,但它只是孩子接触物理的一个起点,并不是全部。所谓的刷题是它最核心的一环,也就是我们在自然科学当中做科研的、实际干活的简化版本。

如果说孩子喜欢物理,但不喜欢刷题,那么他只是一个物理科普爱好者,并不是一个物理学爱好者。

三、“一看就懂,一做就错”=并不懂

有的孩子觉得自己竞赛学的非常好,一看就懂,一让他做题,他就会做错。他会说:你看啊,我看的多,只是做的少而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懂,什么意思呢?我们的判定的标准非常简单:你能解决问题就是你懂了,你不能解决问题就是不懂!

“一做就错”和“不懂”的这两个状态其实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处理这些问题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一题一题的做过去,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刷题这个环节。

四、刷题很重要,但“刷题≠乱刷题”

① 有规划,不贪多

刷题不在于多,在于良好的规划。

通常情况下,孩子需要做一个大致的规划。可以先测量一定时间内能做多少题,再估算一下有多少剩余时间,做一个比较长期的规划。假设从现在开始到9月份之前,孩子一共能够空出450个小时来刷题,接下来再分一分每道题需要花多长时间,然后我们可以干什么事情呢?

比如孩子计划刷两本书,将孩子做出的计划乘以0.5之后,成为实际计划,这个系数是我们测量N遍同学们的执行力之后得到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孩子能够完成计划的一半就行了。

② 有节制,不贪难

刷题不在于难,在于提高效率。

有的孩子喜欢花大量时间去做一道现阶段做不出来的题,并且这样的情况会使孩子一整天甚至好几天都闷闷不乐,这是很不明智的。

这其实跟实际做研究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如果孩子遇到一个问题总也想不明白,不如迂回一下,去让孩子跟同学讨论讨论或者换点别的简单问题讨论一下,太难的题目把它记下来,不要死记硬磕,这样很没有效率。

③ 有过程,不乱画

不是你觉得你会做就可以随便写解题步骤的!

在做题的时候应该找一摞A4纸,订成一本,不要随意乱丢。从左上角到右下角一页一页的翻过去写,写上题号、配上图、标注说明,要做到孩子同学能看懂,过了三年之后回过头来看还能看懂这样的程度,只有这样去一笔一笔清楚的写下来的题目才算是真的算做了。

④ 有回顾,不遗忘

不是简单的重复就可以算回顾的!

不同于简单重复,再做一遍和第一遍的区别在于孩子会去观察上一遍是怎么做的,跟现在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上一遍做和这一遍做有没有什么想法是不同的,其他同学来做这道题目和孩子做这道题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叫做“回顾”。这个东西都基于孩子前面要有详细记录的过程才可以。

以我个人为例,到现在做以前题目的时候还经常有新想法,同样一道题目,在学过普通物理之后,学过理论物理之后,跟人讨论之后,教别人做过之后,感悟都可能不一样。

五、考试,是检验刷题成果的必经之路

孩子们在上学中最抗拒的事情,可能莫过于考试了。特别是学竞赛的孩子,考试次数又比其他孩子多出好多。然而……考试,是检验刷题成果的必经之路。刷题认不认真,刷了多少题,效果如何,哪些知识点还存在漏洞,都是能够通过考试直接反映出来的。

在正式的物理竞赛考试之前,我们也会举办考试,比如今年4月29日到5月1日期间的UPhO/GPhO考试。

一方面同学们可以自行查漏补缺,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同学们开拓思维,此外还能帮助一部分同学正确认识自己的现状,看清自己到底属不属于“一看就懂,一做就错”的类型。

本次试卷分为UPhO、GPhO标准试、GPhO基础试(只有力学,供高一学生)三套,其中:

UPhO的难度相当于决赛难度

GPhO标准试相当于复赛难度

GPhO基础试相当于预赛难度

4月29日至5月1日期间,同学们登录质心官网(https://www.eduzhixin.com/),点击“比赛”,即可选择类型。本次考试结果会在5月11日下午公布,5月12日还会在质心直播间内进行直播解答~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看更多物理竞赛干货
复制   wulijingsai   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

 

Comments are closed.